陕西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81.html 迁安市人均水资源量仅立方米,属于京津冀地区典型的缺水城市,最突出的气象特征是雨热同期、降雨集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排水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雨季城市内涝严重,“水问题”日益突出。 年3月,迁安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唯一的县级试点。几年来,迁安市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使命、民心工程,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的“迁安模式”。目前,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城市排水系统可抵御20年一遇的降雨,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国家三部委验收,滨湖东路东侧景观绿化带项目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景观样板”,君和广场小区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小区样板”。 迁安市永安小区雨水花园 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精准施策,确保建设成效 年以来,迁安市始终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总钥匙,完成投资24.56亿元,实施了城市低影响开发、内涝防治、水质改善、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五大类项工程,扩渠建池、换砖透水,引流排涝、建园造绿。 科学确定范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化、流域化整体推进要求,选取新城区、老城区包括城中村在内的21.5平方公里区域,以及13.4公里的三里河全流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范围,高标准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专项规划》。 明确投资模式。为保证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避免碎片化,形成连片效应,把个项目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影响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的76项工程,主要为涉及居民小区、城中村等相关建设项目,由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投资及建设方案;另一类是边界相对简单、技术含量高或具有一定经营收益的项工程,采取PPP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城区位于滦河冲积平原、土质渗透性大的特征,科学运用渗、滞、净、用等绿色海绵手段,建设近80万平方米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等。充分发挥尾矿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河海大学合作,研发了矿渣透水混凝土、矿渣透水砖等材料,并在建设中广泛使用,做到科学、节约、环保。 注重统筹兼顾。对城区内所有新建工程项目,严格规划管控,约束其按照海绵建设要求实施。对老旧小区,将海绵改造与功能提升、景观美化相结合,将海绵城市建设与节能改造、城市架空线整治、国家文明城创建和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复审等相结合,使各项国家政策性规定、各项城市建管工作协调有序,全面实施,大幅降低城市建管成本。 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化带下沉绿地 坚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建设路径 在缺少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迁安市广泛学习前瞻性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从建设到运营维护、从资金来源到体制机制保障等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形成海绵城市建设“五个一”规划建设体系和PPP项目推进七条措施。 “五个一”规划建设体系:一个规划管全局,一个大包清责任,一个基金做支撑,一个服务满三年,一套制度做保障。对PPP项目,将设计、融资、建设、运营整体打包,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实施主体。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确保试点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建设完成。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作为技术支持团队,为政府提供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技术咨询。 PPP推进七条措施:1.整体打包,避免碎片化;2.两家建设、一家运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将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建设完成后交由PPP项目公司运营维护;3.建设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4.建立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整体监测海绵城市项目运行数据;5.采用灵活付费模式,可用性服务费依据建设效果支付,运营服务费依据考核效果支付;6.采取子工程提前运营机制,项目公司可依据自身情况提前运营;7.采取子项目连坐机制,倒逼PPP项目建设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进度。 政府从繁琐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 坚持系统集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建设合力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试点建设任务,迁安市坚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优先,海绵城市建设投资优先,海绵城市产业发展优先,海绵城市体制改革优先”的“四个优先政策”,举全市之力、倾全市之情,构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始终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连续三年将其作为年度重点领衔改革事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市长办公会、深改会等,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试点建设。 完善体制机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齐抓共管,杜绝“各管一段”的现象。审批局牵头实行容缺审批机制,优化流程、压缩时限。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建立高效协调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方案,优化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率。财政局牵头建立资金安全监管机制,对工程材料定价、定量全过程跟踪。督查部门牵头建立督导问责机制,加强工程进度督导,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强化财政支持。市财政安排2.6亿元用于青苗补偿和土地征占,并第一时间拨付到位,保证了工程按时开工;每年安排万元,给付PPP海绵项目运营服务费,确保海绵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营造建设氛围。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群众参与流程》,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增强“主人翁”意识。在电视台开辟“海绵城市进行时”专栏,开通“迁安海绵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