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广播电视报年第50期(总61期) 专栏·水城故事 弘扬迁职精神共撑职教晴空 杨静 今年是我校建校35周年,从最初的农业中学到国家级示范学校,再到省级精品校。35年的改革发展,35年的不懈奋斗,今天的迁安职教,早已旧貌换新颜!循循善诱情深教学子,默默无闻意切启良才。迁职的老师说:“我们为中职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真可谓“杏坛日丽丹花馥,学野风和硕果甜”。学校有市道德模范的得主,有获得全国竞赛的大奖的技术能手,有演讲比赛全市二等奖的伶牙俐齿。你看他们笑得多甜,你听他们讲得多好:“我们的老师都很优秀。今天我以迁职为荣,明天迁职以我为荣!” 不经几番风霜苦,哪得梅花傲雪开。迁职就像一株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梅花,暗香浮动、别致优雅! 朋友,您要问回首昨天,迁职步步为“赢”的秘诀何在?那就让我带您去看学校的办学指南吧:“立德树人是根本,教学中心勿放松;长短并进全面抓,协调发展出特色;同心同德创一流。”您再要问深层原因,让我跟您实打实地说吧:“那就是——白杨精神在迁职闪光!” 当年,迁安职教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代代的领导,一批批的教师,把多而又多的后进生当做是遭受了意外伤害的花朵而倍加呵护,配合默契地抓学生的思想工作,促学生技能学习。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偏激,没有听之任之的狭隘,没有得过且过的平庸,有的只是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艰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岁月无情染白青丝满首”,但“心泉有意浇红春蕾盈园”,值得! 有这样一位学生,父亲得了脑血栓,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倒下了,丢下他和有些智障的母亲,孤苦伶仃。这孩子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鸟儿,找不到栖身的枝头!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是老师带给他最实在的慰藉与最真切的希望,是同学们唤醒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青少年,将来他肯定还要经历很多事情,也许他会忘记很多事情,但是,毕业时他说他将“一辈子感恩迁安职教”!事实也是如此,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已经在北京站稳脚跟,在年后的假期中,他(朱玉龙)还特地回到母校,感谢校长、感谢老师。“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师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了吧。 是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章立制,从严治校,领导走在前头;净化校园,提高质量,教师身体力行。学校的历史,是团结的历史,奋斗的历史!迁安职教有鞠躬尽瘁的老黄牛;有退居二线仍勇挑重担的实干家;有将难以管教的学生接到办公室亲自教导、终于将其转化的中层干部;有上门家访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独自回家的班主任;有生病了怕耽误学生上课执意不休假的科任教师;有下班后或节假日里还在办公室埋头苦干的加班者;还有丈夫多年不在身边要持家带小孩但从未影响事业的好老师!正是这些以师德为重的花蕊妆点了迁安职教这株梅花,才使之香远益清,生意盎然! 朋友们!新时期的迁职精神,除敬业乐业外,还应创业兴业、建功立业!而建功立业更能体现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艺术。让我们大家一起弘扬实践迁职精神,共撑迁职这一片蓝天! 迁安广播电视报 总编辑:董汉玉 执行主编:张书琴 责任编辑:新春尹小燕刘葳 美术编辑:马瑞麒沈小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