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在陕西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家族起源、世系繁衍、迁徙轨迹、文化传统、族规家约、风俗礼仪、社会生活及家族人物情况的历史记录,是一姓一族的百科全书,是前辈留给后代的传家之宝。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基因密码,没有族谱,寻宗问祖犹如缘木求鱼,追本溯源犹如无源之水。族谱是维系宗族关系的教科书,对于序昭穆、正伦俗、敦孝悌、教子孙、励后世、除邪侈、固根基、聚宗族,实现家族振兴、民族复兴起到普通教化难以达到的作用。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 我蒲氏是华夏古老的姓氏之一,舜帝血亲,得姓衣祖,起源于河东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根深叶茂,世泽宗长。根据老谱记载的我先祖讳名、字派、迁徙路线、堂号、祖庙来看,可知我支系为元朝入川的沅江府西晃山系、正开祖后裔无疑。芦祖任巴州知州后,置业于古璧州(四川省通江县)老君塘走马岭兵山塚。芦祖字时贤,妣余氏,生让、运昌、仁。长房让祖于明成化年间(约—年)任巴州知州,置业于达州铁山西四十里管村坪西又四里宝珠山(今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因此我支系称“知州派”达州宝珠山系。二房运昌祖仍居巴中市通江县熨(印)斗山花岩子,三房仁祖居巴中市通江县文峰乡土门张村坪蒲家沟。 宝珠山让祖后裔从第四代开始,陆续从管村扩展到蒲家湾,石佛寨、蒲家碥,蒲家坝、金鱼函等地。明万历年间(约)迁达第六代祖良才从宝珠山移居蒲家坝檀木场。清康熙年间(约年)迁达十一代祖于滨从蒲家坝檀木场移居赵家场(今赵固镇)蒲家梁。 清乾隆达川区直隶达州,嘉庆七年()改达州为绥定府。境内置清风、明月、翠屏、垂虹、宝芝、明翠6乡。我族居住地为垂虹乡(今包括今管村镇、金檀镇、赵固镇、大堰乡),人丁兴旺,六大房后裔陆续扩展到金檀、赵固、米城、虎让、石桥、檬双、龙滩、大堰、九岭、罐子、渡市、赵家、木子,河市、幺塘等乡镇,渠县、万源、重庆、开江等县,陕西汉中西乡、中部(黄陵)等地。 乾隆前期,川北地区人多地少,赋税繁重,而陕西西南部地区却人口稀少,土地大量荒芜,官府设立招抚机构大量招徕川楚移民。乾隆二十三年(年)太祖嘉谟公和三太祖嘉显公从垂虹乡蒲家梁迁往陕南,嘉谟祖长子方荣烈祖定居于兴安府汉阴厅南一百里凤凰山南坡堰坪铺黄龙硐老湾漂草沟(今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双河村),嘉显祖定居汉中府西乡县大河坎(今西乡县大河镇),迄今已有年的历史,已经繁衍十代。 迁安一代祖方荣公在黄龙硐老湾开创基业,正善立世,耕读传家,任乡约三十余年,汉阴县分府请封加七级功勋五次,获安康府汉阴分府颁赠“居心正直”、“耆年硕德”金字匾牌两块、金字对联一副,奖励七品官服一套,七级功牌一枚;王氏烈祖婆获皇清待诰太君名号。其子嗣万盛祖、万才祖、万学祖、万凤祖、万龙祖、万虎祖六人继承祖德,发扬父辈优良家风,匡扶正义,秉公克奸,济贫扶危,功德远播,均获朝廷例赠。各房祖妣均为皇清待诰夫人。嘉庆年间(约—年)先后购置漩涡王家河、中湾、新湾产业。十七世纪末,方荣公家族已成为汉阴县堰坪铺、紫阳县汉王城一带的名门望族。 自清同治(年)起,安康境内灾害频至,兵去匪来,民不聊生,十家九贫。据《汉阴县志?大事记》记载的特大灾害就有:光绪三年(年)大旱,赤地千里,野无青草,为清代罕见之灾,饿殍盈途,逃亡者接踵”。“光绪十七年(年),南北山秋雨三月,水灾不断,公私俱匮,市上无米,居民哗噪,几至哄堂”。此后,旱涝交替,兵连祸接,有字派一辈饱受创伤,家道由此渐渐衰落。 民国初年,天灾不断,三年两不收。《紫阳县志?大事记》记载:民国五年(),罕见暴雨冰雹,田禾尽损。此间,时有大旱,颗粒无收,各房祖业、牲口变卖一空,为度饥荒各自逃生。民国七年(年)四房有粮祖逃往后山紫阳县西百里七宦乡小石河老庄子(今属紫阳县东木镇关帝庙村)写种田地,五房正森祖逃往紫阳县西百里七元河汪家沟(今属紫阳县东木镇三堂村),五房有余祖、有庆祖逃往汉阴县北部虎骑河耳杷山(今属汉阴县双坪镇松林村)。 民国十六年(年)起,安康各县昼躲壮丁,终日惶恐;夜防盗匪,一夜数惊。大房七代孙以孝公为躲壮丁举家又自王家河迁往牛蹄河隐居。民国中晚期,善字辈数人被抓壮丁,一去不返者不下三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里,迁居外县(区)的房族和黄龙硐老家音讯不通,往来稀少,化为乡愁;各房后代性习相远,名字无限重复;黄龙硐老家房族也因阶级路线不同、家境贫困等因而亲情意识淡化,甚至为蝇头小利内斗成仇。 有家族才有民族,有民族才有国家。如果家不能成为族,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血脉。所以,探寻家族根源,理顺家族脉络,发展家族文化,是一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发家兴国,首要的是要研究家族历史,编写家庭族谱,传承优秀祖德、发扬优良家风,凝聚家族情感,构建和谐家族关系,如此才能促进国家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家传早在民国时期,有容、有亮祖等偶去达州垂虹蒲家梁寻亲,编有黄龙硐蒲氏家谱,抄写十余册,均在文化大革命中抄收焚毁。开放盛世,经济腾飞,我安康蒲氏家族深蒙国恩,生活改善,礼仪回归,盛世不修族谱,我们对上愧对祖宗,对下愧对子孙。经蒲以安倡导,蒲(以)红卫主持于年10月9日在漩涡镇黄龙硐新湾蒲平洲家召开蒲氏家族会议,决定重修蒲氏族谱。 寻根问祖过程艰难,考证编辑煞费苦心。编委会主要人员历时一年多先后到四川达州市、达川区、通川区档案馆、方志办寻找家族史料,到达川区管村镇、金檀镇蒲家坝檀木场搜寻老谱,到黄龙硐老湾、新湾、王家河逐一考查碑志,到各房老屋拍摄图片,到西乡县大河坎考查胞祖嘉显公后裔,追寻各房下落;搜集复制光绪三十二年(年)新湾有业祖超度兴诗祖亡灵的意旨簿等等。 编修过程中,通话征询、中成药治疗白癜风武汉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