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广播电视报年第34期(总34期) 一座滦河文化研究的里程碑——评《滦河文化研究文集》 杨立元 《滦河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的出版是河北省滦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年来研究成果的集萃,可谓十年磨一剑。它集合了滦河文化研究的精粹,凝聚了滦河文化研究者的心血。它开先河,集大成,是滦河文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著述,在历代建构的滦河文化的大厦中添加了坚实的一层;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仅出色完成了延续文脉的历史使命,也为后人树立了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榜样。 这部六卷本的《文集》,厚重深邃、博大宏阔,具有历史的容量、文化的分量和哲学的质量。它在历代建构的滦河文化的大厦中添加了最为坚实的一层。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文集》对得起创造滦河文化的先人,也对得住滦河文化研究的后来者,因为它不仅出色完成了延续文脉的历史使命,也为后人树立了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榜样。 说到它的特点,主要在于: 博大全面。博大说得是滦河文化研究的时空广阔,古往今来,林林总总,尽入此书,可称得上滦河文化研究的百科全书;全面说得是《文集》全景式地呈现出了滦河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和多种多样文化形态,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和艺术魅力。《文集》对滦河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性质及特点、形态和分布等都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研究和解读、分析和归纳,这使我们明晰地看到了滦河文化的源流和走势,看到了滦河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看到了滦河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这既表现了滦河文化特质和特征,彰显了滦河文化精神和神韵,也凸显了滦河文化的风采和风骨,让我们看到滦河文化不仅是滦河人民滋养生命、富裕心灵、净化灵魂的文化根脉,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博大精深、丰富多样的重要的文化形态。 厚重深邃。厚重说的是历史的厚重,深邃说得是哲学的深邃。《滦河文化研究文集》有厚重的历史感,如第一、二卷,就全面地表现了滦河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滦河文化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形态,生动地呈现了滦河文化的灿烂辉煌和丰实厚重的历史。《文集》中的作品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内涵,也有着和深邃的理性内涵。如《文集》中的《碣石纵横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碣石的本义、碣石的位置、碣石的文化历史、碣石与历代名人的关系等辨析其地理方位、寻觅其历史本源,恢复其历史真相,解历史疑难,令人信服,也令人叹服。作者用理性的目光穿透了数千年历史迷雾,以宏阔的思想维度和深刻的理性力量考查纷纭众说,考量历史疑难,这样,此书不仅走入了历史的纵深,也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有着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历史意识。 丰富沉实。丰富说得是内容丰富多样,沉实说得是思想的丰厚沉实。《文集》之所以成为滦河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在于它挖掘和深研了滦河文化的丰富历史,彰显了滦河文化的独特品质,为中国梦在滦河区域的实现提供了助力。该书的作者从历史本真出发探究,探本求源,溯源清流,求真务实,去伪存真,考之有凭、证之有据、言之有物、论之有理。同时也本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精神,摒弃“庸俗社会学”、“历史决定论”等观点,用当代精神考量审视历史,用现代人的眼光洞察甄别过去,做到了古与今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对接,滦河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如在《文集》中的《古代永平府地区移民问题的研究》中,作者深入考证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永平府地区移民过程以及移民活动的类型、特点和影响,作者掌握材料之翔实,研究材料之缜密,分析材料之深透,都令人信服和叹服,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勤于探索、善于求证、敢于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可见,《文集》既是一部滦河文化研究的教科书,也是一部爱滦河爱家乡的充满乡愁意味的思想启示录。它把一个纵横古今、跨越时空的文化滦河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给了读者,也留给了历史,可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它必将在滦河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也必将对以后滦河文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迁安广播电视报 总编辑:董汉玉 执行主编:张书琴 责任编辑:新春尹小燕刘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