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广播电视报年第83期(总94期) 专栏·水城故事 冷口抗战 白凤山 年1月至3月,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华北地区大举进攻,爆发了中国军队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长城线上抵抗日军侵略的激烈战斗,史称“长城抗战”。 迁安市区北24公里的冷口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是东北通往华北的重要通道,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冷口,曾是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时间,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紧接着,在年又扶植了一个以溥仪“执政”的日本傀儡政权——满州国。10个月后,日本又开始了扩大侵华战争。年元旦夜间,日军炮轰华北的大门——山海关。经三天激战,山海关失守。随后,日军于2月下旬进攻热河,3月4日,日军攻占了热河省会承德。此后,日军便分兵进攻长城各口。 此时,国民党政府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才急忙布防,委任商震为华北第二军团总指挥。下辖第三十二军、东北军五十七军何柱国部、第六十七军杨正治部在冷口一线防守。在商部未到冷口前,1月30日,中国军队第三军团所属的一零六师师长沈克率部进驻建昌营,防守冷口。3月2日,日军第十四旅团向冷口进攻。布防于冷口外大杖子(今青龙满族自治县城)、肖营子一线的一零六师官兵奋勇抵抗。经激战,一零六师撤到冷口北的汤杖子一线。3月4日,日军在飞机和骑兵的配合下,再次进攻冷口。一零六师与日军展开极其激烈的战斗。因日军陆空骑三军并进,一零六师抵挡不住。撤向冷口关里。日军占据了冷口两侧的高山。幸好宋哲元的二十九军的何基沣率两个骑兵营赶到冷口与王长海部接应,阻止了日军,使一零六师得以收容部队。 冷口失守后,商震的三十二军黄光华任师长的第一三九师到冷口接防。3月6日黄昏,一三九师官兵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夺回了冷口关,并一鼓作气,将日军打退到冷口外的肖营子,与日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一三九师初战告捷。商震到冷口前线视察,鼓舞士气。3月22日,日军向冷口发起进攻。一三九师奋起抵抗,打退了日军的进攻。4月9日,日军组织陆空军大举进攻冷口和冷口东西两侧的徐流口、白羊峪口,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后因白羊峪,徐流口相继失守,冷口守军孤军无援,只好撤退。4月11日,日军占领冷口,接着南侵,占领了建昌营和迁安县城。 迁安人民在冷口抗战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支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当1月30日一零六师开进建昌营时,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百姓积极为军队腾出好房,烧暖热炕。冷口村民团团长祁占一自告奋勇,当了一零六师的参议,他请求带领一营官兵到冷口外的肖营子一带布防。冷口村村长白锡庆主动当向导,领着工兵爬山越岭选择有利地形构筑防守工事。冷口及长城沿线的各村村民主动将自家的门板和准备盖房的木料拿出来并帮助军队构筑掩体工事。迁安各界纷纷组织起来支援抗战,一些开明人士在县城成立了“迁安县抗日救国会”,同时成立了“迁安觉民通讯社”,组织知识分子到前线采写抗日新闻,拍摄战地纪实照片,投给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和《益世报》,及时报导中国军队英勇抗敌和迁安人民积极支援抗战的情况。建昌营按“民四商六”的比例为中国军队筹集款物。当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战时,长城沿线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官兵送饭送水。白道子村民傅凯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送饭,新开岭村民朱宝然送饭时险些被日军炮弹炸死。水泉村人在冷口教书的丁梦华和连长张冲宵化装到冷口外的七道河侦察敌情,并于当日夜晚带领中国军队袭击了日军。徐流口村民董希民等与中国军队一起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当中国军队撤退时,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并掩埋战士尸体。农民刘福山等人掩埋战士尸体时,发现一名重伤员,他与人们将伤员背到黑石沟一个山洞里藏起来,每天群众轮流为伤员送水送饭。农民刘武将自家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这名伤员盖,他还到山上为伤员采草药治伤。在群众的热情照顾下,一个多月后,伤愈又回到部队。长城沿线的小学生也为抗战出力,为战士写家信。在中华民族遭到外国侵略时,中国军民表现出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冷口抗战历时41天,最后失败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抗战政策造成的,难怪商震总指挥把他所辖的三个师,只用一个师布防在损坏严重、处处是口的百里长城沿线上,而留两个师分别在离前线二百多里的开平和一百多里外的滦县。当他视察前线时,一零六师参谋长问他“是真打还是摆摆样子”时,他无言以对。冷口抗战失败后,蒋介石对商震没有作任何处理,只是让他由河北省省长改任了河南省省长。蒋介石出于一己私利,置中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把大部军队不用于打日本,而去“围剿”共产党的中央红军,也是造成长城抗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到底,导致长城抗战失败的罪魁祸首是蒋介石! 冷口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誓死抵抗英勇不屈的爱国精神! 迁安广播电视报 总编辑:董汉玉 执行主编:张书琴 责任编辑:郭强尹小燕刘葳 美术编辑:马瑞麒沈小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