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岭,如诗如画。无际花海、彩蝶纷飞,景观河道、波光潋滟,孤竹古堡、历史厚重,削山填坑、覆土还绿,这是在万亩废弃矿山上奏响的绿色交响曲。金岭集团董事长李民集民企担当、精英智慧、勇者坚韧于一身,巧夺天工废弃地,自筑雄奇生态园。抚平生态“疮疤”,感受矿山传奇。3年图治,变废为宝;石海绿洲,惊羡四方。 金岭境界,满腔热血,一种情怀 迁安依矿而起、因钢而兴。铁矿开采成就了迁安辉煌,也造成了15.3万亩废弃矿山的生态欠账,资源枯竭后的田园风光不再。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迁安市委、市政府检视问题、聚焦短板,强化民本意识,把矿山生态治理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吹响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集结号。年唐山“两会”审议期间,时任迁安市市长韩国强全面解读绿色发展理念,勾勒出百里矿山生态修复宏伟蓝图。嘱托李民,打造可复制的金岭标杆,为全市矿山生态修复探路。铮铮声犹在,殷殷勉励情,金岭李民家国情怀顺势迸发,矿山修复应声而起,矿山传奇之旅乘风启航。 金岭智慧,世界眼光,六区布局 以花示人的加拿大布查特夫人花园举世闻名,但这并非金岭李民心中矿山传奇的模样。他借物咏怀,独具标格,聘请北京、杭州知名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计划用10年时间,投入资金8.5亿元,分三期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把景区建设成为集矿山科普、拓展教育、怀古休闲、生态农业“四位一体”,全面体现后矿山时代再发展的综合性互动景区。景区总面积1万余亩,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农旅休闲产业、农业灌溉、物流加工、山地极限运动和水上娱乐“六大分区”,利用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从单调园艺走向主题公园,探秘矿山、梦回矿山、怀古矿山、问学矿山、品味矿山、乐享矿山特色景观呼之欲出,倾力打造中国矿山生态修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矿山生态公园。全部建成后,每年将吸引游客50余万人,实现综合收入余万元。 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8亿元,一期工程亩已基本完成。修复原有山体4座,建设1条年处理矿山废料万吨生产线,回填矿坑复垦造地亩,新增景观河道1米,铺设观光火车轨道米,栽植松树等树种10万余株,种植鲜花千余亩。 花海如烟,流连忘返。 金岭模式,生态样本,“三连”创新 金岭人的初心,远不止矿山还绿。他们要变“生态疮疤”为“绿色名片”,把金岭做成矿山生态治理的典范,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三连”创新,矿山变花园,百姓奔小康。 景村连体。美丽乡村与景区业态相融,景村路路相连,环村路拓宽硬化,大项目景区管,小项目村里做,利益共享,一体发展。园民连利。刘庄子、孟官营、小石岭3个村成立了合作社,以千余亩集体占地、户近亩农户占地入股景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千余户村民与景区全流程对接,创新业态经济,劳务输出近水楼台,农家餐饮回归自然,乡间民宿尽享诗画田园,相得益彰,活力四射。绿富连兴。土地复垦,致力现代农业;矿山废料再利用,谋划新型建材;生态公园建设,聚焦旅游产业,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不为不朽,只求不息。诗意金岭,续写传奇。千人建设大军点线协作,分秒必争,传统与现代叠加,生态与产业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金岭,品质独特,魅力无限,“矿山传奇”见证历史,阔步走来。(王禹胜通讯员田艳林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