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营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宣德六年(公元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年)重修,至今已有余年历史。古寺采用明、清两朝皇家园林式建筑风格,造型奇特庄重古朴,被誉为“京东第一清真寺”。 清真寺寺院占地近5亩,建有门楼、前廊、大殿、顶楼、南北讲堂、学堂,还有女礼拜寺和沐浴室等。大殿由三栋建筑构成一体,正殿前悬挂着康熙五十八年(公元年)“彼美西方”横额。大殿抱厦下挂着“清在箇中片冰心参本色;真寻像外三更水月悟根源”木刻对联寺内尚存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的铸铜香炉一鼎,外面铸有阿拉伯文字。 自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年)以来,古寺几度颓圮、几度修复。直到民国十二年(公元年),阿訇钟国庆与杨子峰、马雨亭、李献楼、戴风久等议定,在原大殿西边接建的大殿上又修起17米高的六角形顶楼。瓦兽飞檐,盘龙殿脊,葫芦宝项,雄伟壮观。楼上下由回族画家金梦楼、金廷佐兄弟二人彩画一新。天房殿后的砖壁上刻有李慕臣先生题写的“清真古寺”四个大字。寺内苍松遮地,古柏参天。楼顶高耸,绚丽生辉。 在“文革”中,清真寺遭到破坏。古人所题之楹联匾额,几乎荡然无存。年,粉碎“四人帮”后,在原迁安县统战部领导关怀支持下,在建昌营全体回民的强烈要求下,由张瑞臣、李廷海、杨起来等,成立了清真寺管委会。由县、镇两级政府拨款和众穆斯林自动捐资,本着修旧如初的原则,于年修复了三间南讲堂,三间沐浴室和大殿;年至年,先后又修建了水房、门楼、女水房和女礼拜寺。年扩建了大殿、窑房、普修殿堂,大殿遍铺地毯,正面18扇大门全部换新。抱厦上悬挂着书法家贾宗武题写的“太初之初”、“敬为主道”以及穆林书、金士平等题写新老数块匾额,使清真古寺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年,建昌营镇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带动了古寺的续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大穆斯林无不感悦,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自年,建昌营清真寺被列为迁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穆瑞民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