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迁安大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 在这里,尽管距离迁安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但迁安市按照文明城市建设思路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真正形成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让文明创建之花常开常盛。 要“面子”环境整治不松懈 迁安市通过建立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精细化管理制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强力整治城区垃圾乱堆乱放,重点治理各街道及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公园广场、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学校周边等,确保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无“盲区、死角”。 在推行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迁安市不断加大对城区道路进行机械化清扫、洒水降尘、路面冲洗频率;落实“小广告”治理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制止乱涂乱画乱贴现象的发生。 迁安市以强化交通管理、改善通行条件、优化功能布局、减轻交通压力、规范街道停车、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等为主要内容,加大交通违规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推进主要路口交警执勤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常态化。 认真落实《迁安市文明村镇创建标准》,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乡镇延伸拓展,不断农村“十个一”建设,提升乡镇文明建设水平。通过加强城乡结合部及通乡、通村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卫生保洁力度,打造整洁优美环境。 要“里子”素质提升树形象 迁安市通过强化宣传引导,不断增强群众城市意识和主体意识,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有效引导市民从“观望”到“自觉动手”的转变。 让门前三包、公共卫生、礼让行人、有序停放等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增强了市民主人翁意识和对加家乡的认同感。 为了让文明创建与改善民生和提升软环境结合得更紧,迁安市推动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拓展,兼顾城乡统筹和“末梢延伸”,以制度规范促长效、以群众参与促长效、以载体创新促长效,推动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