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6月12日上午,《迁安文史集萃》在黄台湖莲花岛上的春瑞书院举行首发式,该丛书是目前迁安市第一本详实收录黄帝文化、文史知识、风景名胜、故事传说、乡风乡韵、画说旧俗的典籍,既是研究迁安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一本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冀东民俗文化科普类读物。

丛书共分六册,近万字,分别为《黄帝文化百讲》《文史知识百则》《风景名胜百咏》《故事传说百篇》《乡土乡韵百味》《画说旧俗百章》,囊括了迁安的远古历史、神话传说、名胜古迹和乡风旧俗等内容,被称为迁安文化的百科全书。丛书由迁安春瑞书院出资历时两年编辑整理,迁安本土作家徐春瑞、张森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这是一部扎实的高品质的文化读本,既追溯了迁安的文化根脉,梳理了迁安文化发展的进程,也弘扬了迁安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贯通古今,延续历史的文脉,展示了当代文学艺术家的精彩创作实绩,内容丰富多彩,在写作上题材多样,有诗词,有美文,辅之精美的插图,可谓相得益彰,文子浅显富有张力,便于普通大众阅读。”河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郝建国在首发仪式上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我读过不少书,但是一拿到这部丛书,我便被内容深深吸引,并勾起对童年回忆,对那些慢慢逝去的乡间俚语和风俗的缅怀,对家乡曾经炊烟的迷恋。可以说,任何一部书也没有这套丛书这样,引起我乡愁的共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迁安市原市诗词协会主席霍志国在首发仪式上深有感触地说,他总结该丛书有三大特点:一是可读性强,文字方言化,内容生活化,展示了冀东地区尤其是迁安一带风俗习惯,山川景物,并以故事的形式说明了由来,记载了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那些慢慢淡出舞台的老物件、老技艺,老场景,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似一部黑白老电影,处处能引起回忆;二是雅俗共赏,在可读性的基础上,编者对丛书进行艺术加工,精选题材,使人开卷有益,不忍释卷,例如《文史知识百则》里,让人得知很多关于迁安相关却鲜为人知的细节,如徐悲鸿大师用迁安桑皮纸作画等等,再如范立彦女士编著的《乡风乡韵百味》,用散文的笔法,记录绚烂多彩的民俗风情,是“一部绚烂的民俗风情画”,乡村老艺人吴炳泉为《画说旧俗百草》配画,每一幅画都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一个民俗细节,让人读了又看,看完再读;三是记住乡愁,这部丛书突出留存记忆和感知乡愁,大多从农村走来的人,都能从这部书中读出以往的欢乐与苦涩,勾起过去的场景印象,对于远离家乡的迁安籍人来说,无论走到哪里,也都能从这里读出自己的根源,找到自己故乡的气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迁安知名作家张书琴在首发仪式上说:“这套丛书最显著的文化价值,就是把地域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起源融为一体,以史论、文学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古老的黄帝文化和迁安的几千年的文明画卷。”

说起缘由,丛书主编徐春瑞说:“迁安历史文化厚重,文史资料多而庞杂,但缺少系统、全面整理,虽然以前出过《古城翰采》等文史民俗丛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物和事件正在成为新的历史,有些新的风景和景观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还有些人和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归纳、完善和补充。”但限于篇幅,丛书根据所选取人或事物的重要程度和知名度,按类别取舍以“百”为限,选取其中的个左右,作为重点描述和介绍对象。

年,年近古稀之年的迁安文化名人出资创办了全省首家私人公益性书院,自落成以来,书院积极发挥藏品展示图书阅览、国学教育、文艺创作等功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迁安地域文化,成为迁安文化传播品牌,先后推出了《文史随笔》《迁安宝典》《国学新语》等著作,这是春瑞书院推出的又一部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的又一力作。陈儒摄影报道

赞赏

长按







































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擅长皮肤病白癜风诊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